發展兒童文藝 助力兒童成長
責任編輯:王琳 發布日期:2022-03-31
譚旭東
“兒童文藝”名詞的誕生,是在“五四”時期。之前,并沒有“兒童文藝”一詞。1874年,傳教士創辦的《小孩月報》,是近代中國第一份兒童報刊,但傳播基督教教義是該刊首要任務,不過該刊注重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同時也刊登諸如《伊索寓言》等文藝作品。傳教士還創辦了《孩提畫報》《訓蒙畫報》等。中國人自己辦的兒童報刊,最早算1897年由蒙學公會創辦的《蒙學報》。從這些最早的兒童報刊不難看出,“五四”之前尚未有“兒童”的概念。1921年3月至6月,葉圣陶在《晨報》副刊上連續發表了40則《文藝談》,在探討兒童問題的篇章中,提出了“兒童文藝”的概念。而且,在《文藝談·八》中,葉圣陶說:“創作兒童文藝的文藝家當然著眼于兒童,要給他們精美的營養料?!?/span>
“五四”時期的兒童文藝,主要包括兒童文學,還有兒童歌舞劇、兒童漫畫,以及兒童電影。其中,兒童文學的影響最大,直接參與了現代文學和語文教育的發生,在所有兒童文藝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1921年1月7日,我國第一個以發表兒童文藝作品為主的周刊《兒童世界》創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主編是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文學研究會成員鄭振鐸。鄭振鐸將《兒童世界》的內容分為10類,包括插圖、歌譜、詩歌童謠、故事、童話、戲劇、寓言、小說、格言和滑稽畫等。這10類的劃分,可謂最早對兒童文藝所包含的品種、類型及文體的歸納,為兒童文藝作為一個獨特文藝類型做出了理論和實踐的貢獻。值得肯定的是,“五四”時期兒童文藝的先驅,也是現代文化和文學的先驅,魯迅、周作人、鄭振鐸、茅盾、葉圣陶、冰心、郭沫若、黎錦暉、豐子愷等直接參與了兒童文藝的建設,成為跨越幾個領域和門類的開創者。如,葉圣陶的《稻草人》開創了中國童話體裁,冰心的《寄小讀者》開創了書信體散文體裁。胡適、劉大白和劉半農等開創了兒童詩,創作了《朋友》《兩個老鼠抬一個夢》和《擬兒歌》等名篇。郭沫若是我國兒童歌舞劇的開創者,1920年9月在《時事新報·學燈》上發表了他的第一個劇本《黎明》,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兒童戲劇。隨后,黎錦暉創辦并主編《小朋友》(1922)周刊,并從事兒童歌舞劇創作,其《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等開創了我國兒童戲劇的新局面。豐子愷是我國現代兒童漫畫創作成就最大者,1925年5月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刊》上刊載了一些豐子愷的漫畫,并開始在豐子愷的作品上標上“漫畫”的字樣,于是,豐子愷開始以漫畫家的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他后來還和葉圣陶一起編寫國語教材,他的漫畫成為國語教材的重要內容?!拔逅摹眱和乃嚢l生期積累的作品及創作經驗,可以說是最寶貴的兒童文藝的“中國經驗”。
從“五四”起縱觀我國兒童文藝的發展,經歷了5個階段:“五四”時期是兒童文藝的發生期。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是兒童文藝的特殊發展期。戰爭和革命的環境改變了創作取向和接受方式,苦難題材兒童電影、抗戰兒童劇、兒童詩等的出現,意味著兒童文藝創作除了之前有的審美和教育功能,還負載了革命召喚的任務,作為宣傳工作的一部分,也起到了振奮精神,召喚人心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是兒童文藝的發展期,新時代、新社會和新生活賦予了兒童文藝新的題材和內涵,兒童文藝的主題集中于社會主義新人的培育和新生活的表現。這一時期,葉圣陶、冰心、張天翼、陳伯吹、任德耀等承擔了引領角色,而嚴文井、柯巖、葛翠林、孫幼軍等童話作家的涌現,胡萬春、浩然、華山、管樺等紅色小說作家的參與,讓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兒童文學五彩繽紛。當時的連環畫《雞毛信》和兒童電影《小兵張嘎》等,包括《大鬧天空》《小蝌蚪找媽媽》等優秀的美術動畫片,讓兒童藝術發揮了極大的教育和熏染功能。1978年后及80年代和90年代,兒童文藝進入了新時期,各種風格流派閃亮登場。一批新銳的兒童文藝作者走上了舞臺。這一時期,兒童文學有曹文軒、秦文君、張之路、劉先平等出場;兒童電影涌現了《紅衣少女》《豆蔻年華》《我的九月》等優秀之作;兒童戲劇有《不打鳴的小公雞》《寒號鳥》和《老虎和熊的故事》等,還有《三毛流浪記》《黑貓警長》等連環動畫的出現,兒童美術隨著童書出版變成專業工作和職業。而進入21世紀,兒童文學走向了國際,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兒童電影、兒童美術和兒童音樂多與網絡及新媒體結合,產生了很多特殊的樣式,如以少年兒童為主要受眾的網絡游戲、網絡音樂和網絡文學,也形成了與以往不一樣的多媒體、多模態接受途徑,兒童文藝發展呈現出繁榮景象。
但隨著網絡文化的普及,兒童文藝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網絡文化產品的深刻影響。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成為一個問題,有些網絡文學、網絡短視頻和網絡音樂里所夾雜的不健康的內容和觀念也對少年兒童發生了隱形的影響。在這種情形下,發展和彰顯兒童文藝的正面價值與作用,是有關部門和行業要重視的課題,當然也應是兒童文藝創作者的自覺擔當。顯然,兒童文藝在兒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在國家文化建設、基礎教育和家庭教育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發揮了文學和藝術應有的審美功能,也承擔起知識傳遞、情感教育和價值觀引領的職責,特別是在兒童美育中具有直接的應用價值。但隨著市場化,兒童文藝團體和社會組織在轉型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如,兒童文學創作和童書出版一直比較活躍,這也與兒童文學一直有效參與了語文教育有關,而且兒童文學也是課外閱讀的主要資源。但兒童文學作品過度商業化,也削弱了它的文化地位。而兒童美術、兒童音樂創作則相對低迷,除了與兒童美術課和兒童音樂課在中小學中的邊緣位置有關,也與兒童美術和兒童音樂未在新的教育和文化場域里找到自己最合適的位置有關。有關創作者只等待組織和集體輸血,卻未實現自我賦能。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由于歐美繪本的大量引進,激發了國內原創繪本的發展,使得一批美術工作者參與到童書插畫和繪本創作中,兒童美術創作有了較大的起色。但專業從事兒童美術和音樂的人員還是相對較少,大學藝術教育里也缺乏兒童文藝的專業課程和人才培養,至今全國音樂院校、電影院校和美術院校,都未開設兒童文藝相關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培養方向。
2021年9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其前言的第一句話就是:“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鼻抑赋觯骸按龠M兒童健康成長,能夠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資源和不竭動力,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卑l展兒童文藝,是童年文化建設、文化強國建設、文藝繁榮的必要環節。新時代,在網絡文化日益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兒童文藝發展迎來了新挑戰和新機遇。呼喚廣大兒童文藝工作者,在這一過程中扮演更重要和明顯的角色,為兒童提供更多有吸引力的優質精神食糧。
源自:中國文化報
“兒童文藝”名詞的誕生,是在“五四”時期。之前,并沒有“兒童文藝”一詞。1874年,傳教士創辦的《小孩月報》,是近代中國第一份兒童報刊,但傳播基督教教義是該刊首要任務,不過該刊注重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同時也刊登諸如《伊索寓言》等文藝作品。傳教士還創辦了《孩提畫報》《訓蒙畫報》等。中國人自己辦的兒童報刊,最早算1897年由蒙學公會創辦的《蒙學報》。從這些最早的兒童報刊不難看出,“五四”之前尚未有“兒童”的概念。1921年3月至6月,葉圣陶在《晨報》副刊上連續發表了40則《文藝談》,在探討兒童問題的篇章中,提出了“兒童文藝”的概念。而且,在《文藝談·八》中,葉圣陶說:“創作兒童文藝的文藝家當然著眼于兒童,要給他們精美的營養料?!?/span>
“五四”時期的兒童文藝,主要包括兒童文學,還有兒童歌舞劇、兒童漫畫,以及兒童電影。其中,兒童文學的影響最大,直接參與了現代文學和語文教育的發生,在所有兒童文藝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1921年1月7日,我國第一個以發表兒童文藝作品為主的周刊《兒童世界》創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主編是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文學研究會成員鄭振鐸。鄭振鐸將《兒童世界》的內容分為10類,包括插圖、歌譜、詩歌童謠、故事、童話、戲劇、寓言、小說、格言和滑稽畫等。這10類的劃分,可謂最早對兒童文藝所包含的品種、類型及文體的歸納,為兒童文藝作為一個獨特文藝類型做出了理論和實踐的貢獻。值得肯定的是,“五四”時期兒童文藝的先驅,也是現代文化和文學的先驅,魯迅、周作人、鄭振鐸、茅盾、葉圣陶、冰心、郭沫若、黎錦暉、豐子愷等直接參與了兒童文藝的建設,成為跨越幾個領域和門類的開創者。如,葉圣陶的《稻草人》開創了中國童話體裁,冰心的《寄小讀者》開創了書信體散文體裁。胡適、劉大白和劉半農等開創了兒童詩,創作了《朋友》《兩個老鼠抬一個夢》和《擬兒歌》等名篇。郭沫若是我國兒童歌舞劇的開創者,1920年9月在《時事新報·學燈》上發表了他的第一個劇本《黎明》,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兒童戲劇。隨后,黎錦暉創辦并主編《小朋友》(1922)周刊,并從事兒童歌舞劇創作,其《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等開創了我國兒童戲劇的新局面。豐子愷是我國現代兒童漫畫創作成就最大者,1925年5月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刊》上刊載了一些豐子愷的漫畫,并開始在豐子愷的作品上標上“漫畫”的字樣,于是,豐子愷開始以漫畫家的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他后來還和葉圣陶一起編寫國語教材,他的漫畫成為國語教材的重要內容?!拔逅摹眱和乃嚢l生期積累的作品及創作經驗,可以說是最寶貴的兒童文藝的“中國經驗”。
從“五四”起縱觀我國兒童文藝的發展,經歷了5個階段:“五四”時期是兒童文藝的發生期。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是兒童文藝的特殊發展期。戰爭和革命的環境改變了創作取向和接受方式,苦難題材兒童電影、抗戰兒童劇、兒童詩等的出現,意味著兒童文藝創作除了之前有的審美和教育功能,還負載了革命召喚的任務,作為宣傳工作的一部分,也起到了振奮精神,召喚人心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是兒童文藝的發展期,新時代、新社會和新生活賦予了兒童文藝新的題材和內涵,兒童文藝的主題集中于社會主義新人的培育和新生活的表現。這一時期,葉圣陶、冰心、張天翼、陳伯吹、任德耀等承擔了引領角色,而嚴文井、柯巖、葛翠林、孫幼軍等童話作家的涌現,胡萬春、浩然、華山、管樺等紅色小說作家的參與,讓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兒童文學五彩繽紛。當時的連環畫《雞毛信》和兒童電影《小兵張嘎》等,包括《大鬧天空》《小蝌蚪找媽媽》等優秀的美術動畫片,讓兒童藝術發揮了極大的教育和熏染功能。1978年后及80年代和90年代,兒童文藝進入了新時期,各種風格流派閃亮登場。一批新銳的兒童文藝作者走上了舞臺。這一時期,兒童文學有曹文軒、秦文君、張之路、劉先平等出場;兒童電影涌現了《紅衣少女》《豆蔻年華》《我的九月》等優秀之作;兒童戲劇有《不打鳴的小公雞》《寒號鳥》和《老虎和熊的故事》等,還有《三毛流浪記》《黑貓警長》等連環動畫的出現,兒童美術隨著童書出版變成專業工作和職業。而進入21世紀,兒童文學走向了國際,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兒童電影、兒童美術和兒童音樂多與網絡及新媒體結合,產生了很多特殊的樣式,如以少年兒童為主要受眾的網絡游戲、網絡音樂和網絡文學,也形成了與以往不一樣的多媒體、多模態接受途徑,兒童文藝發展呈現出繁榮景象。
但隨著網絡文化的普及,兒童文藝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網絡文化產品的深刻影響。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成為一個問題,有些網絡文學、網絡短視頻和網絡音樂里所夾雜的不健康的內容和觀念也對少年兒童發生了隱形的影響。在這種情形下,發展和彰顯兒童文藝的正面價值與作用,是有關部門和行業要重視的課題,當然也應是兒童文藝創作者的自覺擔當。顯然,兒童文藝在兒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在國家文化建設、基礎教育和家庭教育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發揮了文學和藝術應有的審美功能,也承擔起知識傳遞、情感教育和價值觀引領的職責,特別是在兒童美育中具有直接的應用價值。但隨著市場化,兒童文藝團體和社會組織在轉型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如,兒童文學創作和童書出版一直比較活躍,這也與兒童文學一直有效參與了語文教育有關,而且兒童文學也是課外閱讀的主要資源。但兒童文學作品過度商業化,也削弱了它的文化地位。而兒童美術、兒童音樂創作則相對低迷,除了與兒童美術課和兒童音樂課在中小學中的邊緣位置有關,也與兒童美術和兒童音樂未在新的教育和文化場域里找到自己最合適的位置有關。有關創作者只等待組織和集體輸血,卻未實現自我賦能。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由于歐美繪本的大量引進,激發了國內原創繪本的發展,使得一批美術工作者參與到童書插畫和繪本創作中,兒童美術創作有了較大的起色。但專業從事兒童美術和音樂的人員還是相對較少,大學藝術教育里也缺乏兒童文藝的專業課程和人才培養,至今全國音樂院校、電影院校和美術院校,都未開設兒童文藝相關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培養方向。
2021年9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其前言的第一句話就是:“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鼻抑赋觯骸按龠M兒童健康成長,能夠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資源和不竭動力,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卑l展兒童文藝,是童年文化建設、文化強國建設、文藝繁榮的必要環節。新時代,在網絡文化日益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兒童文藝發展迎來了新挑戰和新機遇。呼喚廣大兒童文藝工作者,在這一過程中扮演更重要和明顯的角色,為兒童提供更多有吸引力的優質精神食糧。
源自:中國文化報